此次的工厂考察,给陈光良很大的震撼,他没有想到,自己早就是大后方的‘工业霸主’。别说民营企业能赶得上,就是国民官办企业(非军工)都只能仰望他的纺织厂、厂、酒精厂、食品厂。
孔祥熙、宋仔文恐怕早就眼红,不过陈光良的影响力,让他们不敢有什么想法而已。
而如今陈光良将这些工厂的利润,主动捐出来,更是不可能遭到官僚资本的狙击了。
其实陈光良如此做,也是‘迫不得已’,他早知道自己的工厂非常赚钱,眼红的人不知道多少,为了让自己一家在大后方的安全,以及留下一个好名声,他干脆全捐了。
此时在媒体上,甚至在官方的眼中,陈光良完全就是一个‘仗义疏财、为国为民’的实业家,几乎将赚到的所有钱,都捐了出去。(陈光良的财富,主要来自投机,所以隐私性非常高)
事实上,陈光良在大后方还有两笔资金:
第一笔,是平安银行当初兑换的100万美金的黄金,如今还剩下价值70万美金的黄金,即70万除以35美元/盎司,也就是2万盎司黄金。
第二笔,长江地产三年多的租金收益,都是收到租金,便第一时间兑换黄金,故差不多也有20万多美金的黄金。
长江地产在重庆的这一批中高档洋房,根本不缺租户,而且也不担心‘法币贬值’,因为这些房子的租金,都是按照黄金、白银的市价,来决定租金多少。
简单来说,1938年重庆三间瓦房的租金是年租金是500法币;但现在1940年11月,三间瓦房的年租金已经是6000一年,涨了12倍。
这里面不仅仅有法币的贬值,同时也有供不应求的因素。
所以长江地产的住宅物业,租金一直非常的昂贵,而且法币贬值就会涨租,市场紧张也会涨租。
这样一来,等抗战结束,陈光良也能从大后方带走一批黄金白银。
这一天。
陈光良在重庆督邮街的平安银行大厦里,开了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从沪市调来担任重庆平安银行总经理的张树年,以及他的秘书处郭德明等人。
会议比较保密。
他首先开口说道:
“平安银行依旧掌握八家工厂,这事核心战略,毕竟我只是承诺将接下来的抗战期间,八家工厂的利润捐给‘宁安基金会’,战后我们要正式的发展事业,这是其一。”
“平安银行集团,依旧是一家商业集团,以盈利为目的,这是核心,也是其二。”
听到陈光良如此说,几名重要属下纷纷点头,他们理解老板的做法,如今抗战正是艰难的时候,做出这样的表率,不算离经叛道。
“而接下来,这些工厂的全体员工福利,都要提高一个层次,后续也要根据物价上涨的情况,一直保持着提高。这是其三。”
“还有,沪市和香港的工厂,明年(1941)要有所保留,差不多留一半,去香港购入地皮和物业,每个月都买点。主要是考虑到,不能让人知道我们很赚钱。这是其四。”
随后。
张树年说道:“沪市的工厂,本身现在盈利基数也降低了一些,主要是租界的工厂越来越多。当然,每个月拿出一半去香港购入地产和物业,确实是个好路子。”
大家也明白老板的意图,那就是不能真的暴露租界和香港的工厂,这些年赚了多少钱。另外一方面,大后方的工厂利润,捐出去都已经相当吓人了。
实际上,也不是陈光良反悔,而是这里面本来就是有操作的余地。好比后世富人的慈善基金,那里面也是有猫腻的,例如自己的子女在里面担任高层,领取高薪水等等,这个基金会只要不倒,子女后代就能一直领工资,这也是一种传承。
反观陈光良的‘宁安基金会’,肯定会在抗战结束后,第一时间入驻香港,届时慈善两边做,最后则主要在香港做安置慈善。
“好,你们将今天的会议,传达一下,便监督实行下去!”
“是,老板”
今天到会的人,汇聚这平安银行的高层、以及陈光良秘书处的人,接下来很多人都会收到指令。
晚上,陈光良回到别墅,一家人五口都在。
这座别墅分为两个部份,陈光良和严人美住一幢,孩子们住一幢,而且都不住二楼,暂时住在一楼,地下室则具备很强大的防空洞功能。
在今年,日本对重庆实施一次‘101’轰炸,非常的严重。
陈光良有预感,明年上半年还有一次大轰炸,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基本已经丧失对重庆的大规模轰炸能力,毕竟飞机和弹药都要调走。
好在他的别墅都是钢筋混凝土,住在一层的风险性不大,更何况他们的别墅在半山,隐蔽性是非常好的,日本人不会朝这种地方扔炸弹。
“你们两人在新学校,习不习惯”
餐桌上,陈光良关切陈文杰、陈文铭两兄弟。
虽然担心空袭造成家人伤害,但陈光良不可能让两个孩子因噎废食,所以两个孩子被送到两个学校,当然都是比较昂贵和优质的学校。
陈文杰说道:“习惯呀,我还已经交到了朋友了呢!”
陈文铭也说道:“新学校很好,我也有朋友了。”
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