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兴华元年
嘉庆三年,元月初一。
新年来到了。
今年的新年,可比大汉起兵以来的前两个新年,都要来的不一样,因为大汉终于也要有自己的年号了。
新年的当天早上,聂宇难得起了个大早,天还未亮就爬起来,穿戴好了一身非常正式的王袍,头顶也戴上了往日完全不戴的九旒冕冠。
古制,天子十二章、王九章、公七章、侯五章,汉王正好就是九旒冕冠配九章衮服。
衮服很讲究,上衣绘火、山、龙、华虫、宗彝五章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合起来共九章纹,少了天子的日、月、星辰,但好歹也能用得上龙纹了。
聂宇虽然说了不要太讲究,那样是在耗费民财,但架不住重讲究一点的话,容易让百姓误会,觉得大汉还是反贼,而不是正统。
聂宇实在拗不过,就连一直被缺钱折腾够呛的林文昌,这次都没有反对,反而大力坚持,还说户部可以挤一挤改元祭天的费。
都这样了,那就由这些人去吧!
祭祀大礼也不是天天要搞,坚持祭祀典礼那是在敬天法祖,不是什么开历史倒车,就算现代的民间不也还有祭祖清明嘛!
典礼前后的时间不长,主要就是稍微补上了之前的称王仪式,并向上天祭告大汉已经立国,确定了年号寓意。
虽然只是一个王国,但王国也是国家了,横竖都是伪清不能容忍的存在。
祭天结束,正式改元建新,定正月初一为兴华元年,废伪清乾隆年号,用电报通电湖广全境。
后续年号更新,地方官府和学府会慢慢通知百姓,不会影响到农耕四时。
改元过后,回王府吃宴。
新年了,汉王作为君主,肯定得邀请臣下赴宴吃饭的,这也是在增进汉王跟臣僚的感情。
摆宴席的钱来自汉王府的内库,肯定是不能从国库里面拿钱,国库、内库在大汉称王建制以后,就定下了制度分开。
内库就是内库,国库就是国库,内库的钱国库不能动,国库的钱内库也不能伸手。
聂宇之前特地记了账本,那两锭金银就相当于是他提前预支的,甚至不能是从国库借的。因为钱是左观澜在桂阳银监带回来的样银,还没有进入到国库、内库的分配计划,所以并不算汉王伸手往国库拿钱。
聂宇把钱分的那么细,也是为了未来而考虑,反正他这一代帝制是肯定终结不了了,只能尽可能的定下制度,防止后人乱来搞事情了。
作为开创之主,大汉国库、内库对他而言,能有蛋的分别,真想拿钱谁会反对他
新年宴席由内库出钱,算是汉王邀请群臣过节,这也会成为以后的定制。日后的大汉出了皇帝,那请群臣吃饭只能自掏腰包,别想在国库走公账报销。
宴席整体还算丰盛,没有太多山珍海味,但基本的鸡鸭鱼肉还是有的,还用上了汉王府的神秘香料(味精),菜品也都是没见过的新菜式。
一顿宴饮,群臣吃的很满意,君臣尽欢了。
散宴,没有议论国事,群臣放假半天,回去陪伴家眷。
聂宇同样回王府,陪伴王后、王妃,以及太上王老爹一起吃家宴。
老爷子今天挺高兴,既是过新年了,也有儿子当王了,还废了自己跪了几十年的伪清皇帝的年号,自己给自己取了个新年号,就连儿媳妇也快到临产期。
他们聂家这么多代,终于也要出皇帝了,儿媳妇也要给他生个孙子孙女出来。
三喜临门呐!
晚些时候,老爷子太高兴,一不小心就喝高了,被人抬回去休息。
聂宇陪伴王后、王妃一起听了会唱戏,听到他快睡着了,王后、王妃这才意犹未尽,准备回去休息。
翌日。
聂宇从王后院落出来,王后陈蕙兰快要临盆,他不能再去王妃刘氏那里,得作为丈夫陪伴待产。
出门前,王后身边丫鬟杏儿很贴心送上来一件皮裘大麾:“大王,娘娘说了,今天虽是大年初二,但早晨甚寒,莫要冻着了身子。”
杏儿上前踮起脚尖,亲手把皮裘大麾给聂宇披上,两只柔嫩小手似是无意划过他的脖颈。
如此明显的动作,聂宇又不是钢铁直男,这都看不出来,但他只是一笑置之,接着便迈步踏出院子。
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