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待这些荒地开发得差不多时,秦国顺势而为,一举统一,完成整合。
可以说,我们的祖先早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可惜后世诸朝未能参透个中奥秘,不曾借鉴,更别提改进了。
那么如今,我们大明为何不效仿此法呢?”
确实如此,周朝能够延续八百年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些条件无法被简单复制,更像是诸多机遇与巧合促成的结局。严格来说,周朝的实际控制时间并未达到八百年,但这背后涉及的内容太过复杂。
朱标因时代的限制,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问题。因此,朱政并未多言,也无需解释。此时,听到朱政的话,朱标似有所悟,不禁惊问:
“若儿,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借鉴周朝的经验,将目光转向域外?是不是打算开拓疆土,甚至实施分封?”
“不错!”朱政坚定点头,眼中闪烁光芒,“解决土地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外开拓疆域,尽可能多地获取土地。有了足够的土地,人口的承载上限自然会提高。再结合高产作物的推广,虽未必彻底摆脱困境,却能让国家更加稳固持久。至于偏远的海外地区,鞭长莫及之处,可以分封藩王治理,让他们自行管理。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好处——能避免藩王作乱。”
说到这里,朱政稍作停顿,接着问道:“太子殿下想必清楚当前分封藩王存在的隐患吧?”
朱标听后,眼神微动,默默点头。实际上,关于分封藩王可能导致的隐患,许多人早已知晓。也曾有人劝谏老朱勿行此策,但无济于事。朱标虽未明确反对,内心其实并不赞同。毕竟汉代七国之乱、晋室八王之乱历历在目。他身为兄长,不便多言,又自认能压制诸弟,便未起异议。然而,经朱政提醒,他猛然意识到许多未曾考虑的问题。确实,
自己或许可以掌控局面,下一代呢?朱政能否驾驭?想到这里,朱标抬头看向朱政,目光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朱政毫无察觉,继续说道:“殿下这一辈影响不大,但几代之后恐怕难以预料。而采用对外分封的方式,则既能消除隐患,又能扩展疆域,获取更多土地。”
那时,等那些藩王把新拓的土地悉数开垦完毕,便可效仿秦始皇,享受丰收的硕果!
不过,藩王们恐怕不会轻易配合,甚至可能强烈反对!
但无需忧虑,只需模仿汉武帝的策略,颁布推恩令即可。
随后,将未能获得封地的藩王子孙再次向外分封,如此循环往复,大明的土地怎会匮乏?
如此一来,既能消弭藩王之患,又能极大延长大明国祚,岂非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朱政笑着娓娓道来!
实际上,分封制并非全然不如郡县制。
若运用得当,自有其独到之处。
例如西周,本无力掌控辽阔疆域,便采用“包产到户”的分封制。
让王公贵族自行开发,对西周朝廷而言,这是以最低成本掌控最大领地的方式。
且无需额外耗费,即便失败,不过是损失臣子的家业,于朝廷并无影响。
还能有效缓解人口压力。
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