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第178章 营造神秘感 还有更大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章 营造神秘感 还有更大佛(1 / 2)

石万程与倪元珙面对江河的这种态度,心下也不禁大感称奇,越发觉着这个江家的二公子不凡。

往后花园行去的一路上,石万程与倪元珙也问了不少关于《薪华月报》上的问题,江河都一一作答。

而关于报纸上的问题,自然免不了标点符号,汉历纪年,以及最后那篇《射雕英雄传》的作者黄山逸客到底是谁。

关于标点符号与汉历纪年的问题,江河自是都如实回答。而石万程与倪元珙在听了江河关于汉历纪年的那个“三统之由”后,也都不由大感敬佩。

而且他们也都能看出,这份《薪华月报》将来的影响力。也是因此,他们才对这份报纸与江河本人,以及他牵头所创的这个薪华社,更加重视。

不过当两人问到最后那问题,好奇于黄山逸客到底是谁时,江河却只是笑而不语,并不直接承认。但他也只是口头上不承认,实际上还是暗示默认了。

江河在初选择要写《射雕英雄传》时,其实并没有考虑太多影射现实的问题。

他主要的考虑,一是想着借此来为《薪华月报》的首刊打开销量,利用后世证明有效的小说连载模式来吸引读者;二才是考虑到这部小说里正好有抗金抗蒙的情节,传扬开后,可以激起部分民族气节。

但没想到大部分人看过后,却坚定地认为,他写这部小说,就是为了影射现实,甚至把里面的的岳飞含冤而死情节,与眼下现实里的熊廷弼蒙冤入狱联系了起来。

若大部分人都坚持认定这种解读,那眼下的魏忠贤就相当于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秦桧,天启皇帝也相当于是宋高宗。

这种影射与解读,可就不太妙了。让江河忍不住有点儿担心,万一这份报纸落到魏忠贤手里的话,这狗太监会因为这种过分解读来找他麻烦,构陷害他。

虽然他很清楚,魏忠贤及其一众阉党,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最多再有两年多,这狗太监及其一众党羽,大部分都得死。

但在天启病故,崇祯登基前的这两年,却也正是魏忠贤及其阉党权势最盛之时。尤其是在之后又兴大狱,搞死东林党一批人后,更可谓是权势滔天,气焰无双。朝中只知有九千岁,而不知有万岁爷了。

所以在魏忠贤倒台之前,江河真要不小心犯到对方手里,这狗太监还是有能力搞他的。

因有这种顾虑,所以江河眼下已绝口不再承认“黄山逸客”便是他本人了,哪怕大部分人都能猜到是他,他也见坚决不在人前承认。

至于已经知道这点的薪华社成员,以及与他关系亲近的王微、江沁、鲍月娇几女,他也都叮嘱过,让他们不要再把此事外传。若有人向他们任何人打听问起,一律都说不知道。

江河对方以智、许文哲等人,以及王微几女的说辞,都说是要对外营造神秘感。

就像《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一样,正因为这种神秘感,没人知道其到底是谁,所以更加让人对《金瓶梅》及兰陵笑笑生此人生出了兴趣,非要寻得或购得此人一观不可。

哪怕在眼下这个时代,许多人都猜测兰陵笑笑生实际上便是嘉靖年间后七子中的领军人物王世贞,但到底还是没有太过直接的证据。

而当年有人对此有猜测时,王世贞也是从未承认过。但他越是否认,反而越是让人以为此地无银,更加认为是他。

可无论如何,到底是不是,这仍然是个谜。哪怕是直到后世,这个谜底也未曾真正解开。

江河拿兰陵笑笑生作前例,众人对他的说辞与提议,便也都很认同,对外一律不再承认黄山逸客便是江河本人,只说是他们薪华社中人。至于具体是谁,无可奉告,就让人去猜吧!

所以此时哪怕是面对徽州知府石万程,以及歙县知县倪元珙,江河也是坚决不承认。包括之前在汤宾尹面前,他也是不承认这点。

只有方才他与自己大哥江流单独相谈时,江流问起此事,他才在江流面前勉强承认了。不过也叮嘱了江流,万不可再向他人说起,对外承认。至于缘由,自然是又拿出了那套营造神秘感的说辞。

江流听罢后,也觉着颇有道理,便也答应了他。而且这年头写小说,其实也终究不是什么上得台面的事。

就算在后世金古梁温的时代,武侠小说也仍然被主流文学所嫌弃,认为这些东西算不上是文学作品。而在这个诗词当道的时代里,小说也就更处于鄙视链底层了。

谈起文学巅峰,必然是唐诗宋词,往前则是汉赋与乐府诗,往后元曲还值得一提。再往下就成了明清小说,而这两朝的诗词都没多少人提起了。

由此便可见得,这两朝的诗词还是逊色不少的。所以明朝的众多诗派,包括影响力极大的前后七子,还有钱谦益的虞山派,吴梅村的楼东诗派,以及陈子龙与李雯所开创的云间诗派,创作诗词都讲究复古、拟古或学古。

所谓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不少人的诗词作品以及文赋创作,都讲究学法盛唐诗体,甚至其中有大量的模仿作品。有的更是落了下乘,成了蓄意模仿。

故而在后来又出来了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的公安派与竟陵派,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主张“性灵说”,即“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够直抒胸臆即可,不必太拘泥古法。

其中竟陵派的“性灵说”,又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所不同。竟陵派为首的人物,便是钟惺与谭元春,所以又被称为钟谭派。

而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包括心学大家李贽以及明朝三大才子中的徐渭,都可谓是公安派的先导。

李贽曾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不过真正开创公安派的,还是“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以及袁宗道三兄弟。

眼下诗词仍然是主流文学作品,小说在明末这个时期虽然早已流行,甚至有不少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也投身其中。

但就事实而言,还是不太登大雅之堂。所以江流其实也不希望,“黄山逸客”便是江河的这个消息传扬开去,让人众所周知。这件事在他看来,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所以江河的做法,他当然是一万个支持。就算许多人猜到了是江河,但口头上也是坚决不承认,绝不正面回答,认下这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笔趣阁